剛剛過去的11月,時值第三屆上海國際藝術品交易月,藝術在這座城市同時迸發(fā)出兩種令人欣喜的“引力波”:
一種之于業(yè)內巨頭——佳士得、蘇富比、富藝斯等世界重要拍賣行不約而同首次挺進進博會;國際設計風向標“設計邁阿密”亞洲首展落“滬”;東一美術館官宣將于未來五年內迎來意大利烏菲齊美術館館藏真跡“組團”而至的十場大展……一種之于普通觀眾——很多人用“跑斷腿”來形容在上海的藝術之行,全城總計兩百余場藝術展銷活動中,“想看”以及“值得看”的實在太多,哪怕不少場館需要提供48小時核酸證明,人們依舊樂赴這場“藝術馬拉松”。
上海文化藝術品研究院院長孔達達留意到,以“三個聯(lián)動”實現(xiàn)“三個首次”的本屆藝術品交易月,意義遠在藝術之外,也遠在一個月的舉辦時間之外。“它逐漸成為一場具有強大經(jīng)濟帶動效應的活動,帶動展覽周邊產(chǎn)業(yè)包括旅游、餐飲、物流、廣告、印刷等,也將藝術滲透至日常生活的細節(jié)中去,營造全城聯(lián)動、全民共享的藝術氛圍。”事實強而有力地證明,藝術日益成為這座城市生活中的“剛需”,上海日益成為亞洲乃至世界重要的藝術中心。
上海在全球經(jīng)濟坐標中的分量,在藝術交易的蓬勃縮影里得到印證
全球重要的經(jīng)濟中心與藝術中心往往是重合的?;乜幢緦盟囆g品交易月,上海在全球經(jīng)濟坐標中的獨特地位,這段時間全城熱力四射的藝術交易給出了一個鮮活的注解。
比如,第四屆進博會已然成為國際文物藝術品“入海口”,其首設的文物藝術品板塊成為引人注目的新亮點和增長點。首次參加進博會的佳士得、蘇富比、富藝斯、大田秀則、合旎等九家境外展商的41件文物藝術品達成購買意向,總貨值達7.6億元人民幣,遠超上屆5件展品220萬元的成交額。其中不乏中西方藝術家精品之作,如張大千《驚才絕艷》、齊白石《紅線盜盒》、夏加爾《馬戲演員與馬戲團》、賈科梅蒂《戴亞高的半身像》。
11月中旬正面“撞檔”的第八屆西岸藝博會和第九屆ART021藝博會,均迎來史上最大規(guī)模。這是全球范圍內少有的在同一城市、同一時段出現(xiàn),且同等規(guī)模及品質的兩個藝博會,如“雙子星”般輝映出上海藝術品交易的“高光時刻”。前者海外參展畫廊占比超七成,與國際最頂尖的巴塞爾藝博會的一線藍籌畫廊重合率近五成。這個藝博會被業(yè)內評價為“無論從概念、視覺還是體感上看,都無愧于全世界最國際化、最專業(yè)、最有秩序的藝博會現(xiàn)場之一”,百萬元級別藝術品紛紛售罄則撐起其同樣令人刮目相看的“買氣”。后者以年輕態(tài)、時尚化形成標識度,以藝術之名與時尚、珠寶、奢侈品等“結盟”,掀起藝術消費的熱潮。在這個藝博會上,美博空間等不少參展商都在展期內經(jīng)歷了“補貨”“翻臺”,還有兩件作品通過小紅書社區(qū)找到買家,顛覆藝術品傳統(tǒng)的購買方式。
此外,短短一個月間,申城還活躍著不少垂直細分領域的藝術展會,各自濺起水花。例如,來自美國海濱城市的收藏設計藝博會“設計邁阿密”首次進入中國市場、落地上海外灘源壹號,圍繞主題“物感:設計的藝術”帶來全球34家頂尖參展商的收藏級設計品;第三屆FutureLab藝術與設計創(chuàng)新未來教育博覽會正于西岸穹頂藝術中心舉辦,為全球各地近30所藝術設計名校搭起腦力激蕩的“實驗場”;專注于影像藝術的2021影像上海藝博會吸引海內外50余家畫廊參展,現(xiàn)場銷售額超過千萬元;朵云軒以展拍結合的方式,推出首屆上海青年藝術作品拍賣會,來自藝術“后浪”們的25件拍品全部成交,史瓊璐的一件綜合材料作品甚至落槌價是起拍價的近十倍。
“驚喜盒子”才剛剛被打開,終將內化為越來越硬核的城市軟實力
過去一個月內,遍布全城的藝術展覽數(shù)量之多、質量之精、多元程度之廣均令人驚嘆,甚至轉角便能遇見公共藝術——這些,都讓上海盡顯藝術生態(tài)的活力與魅力。而藝術交易聯(lián)動大眾美育,尤其使得本屆藝術品交易月能級倍增。
以外灘為圓心,大可隨意感受這座城市的藝術國際范:東一美術館里,“文藝復興至十九世紀——意大利卡拉拉學院藏品展”與“從莫奈、博納爾到馬蒂斯——法國現(xiàn)代藝術大展”同場閃耀;與其近在咫尺、整裝重啟的外灘美術館,迎來約翰·阿姆萊德中國首次大型個展“再,再”;數(shù)步之遙,佳士得拍賣行把巴斯奎特巨作大展帶到了半島酒店;外灘南側,亞歷克斯·伊斯雷爾中國首個美術館級大展“自由公路”登陸復星藝術中心;再往南至徐匯濱江,蓬皮杜藝術中心將“萬物的聲音”常設展和“巴黎建筑”特展帶到西岸美術館,龍美術館西岸館一口氣承包了“喬治·康多:圖像殿堂”“比亞翠茲·米拉塞斯:對角線上的芭蕾”“帕特·斯 蒂爾”三個 大展;順著蘇州河抵達尤倫斯藝術中心上海分館,國內最大的安迪·沃霍爾展正在舉辦。
全城范圍,本土文化藝術力量同樣鏗鏘發(fā)聲。頂級唐碑大展“大唐氣象”在上海圖書館限定展出14天期間,日復一日排起長龍的觀展隊伍令人動容,有人把手機鏡頭貼近展柜玻璃逐一拍下每個字。徐匯藝術館新開的“妙像煥彩 化境入微——西藏日喀則地區(qū)13-15世紀壁畫專題展”,不僅有1∶1高清復原的眾多壁畫,并且以互動多媒體以及“眾創(chuàng)”式合畫方式帶領觀者潛入身心合一的觀賞境界。而借由中華藝術宮的“第十一屆上海美術大展”與劉海粟美術館的“新·青年——第十六屆上海青年美術大展”,上海乃至中國美術創(chuàng)作最新成果和整體形象得以被看見。
即便沒有專赴藝術之約,人們也能在車站、機場、街頭、弄堂、商圈、廣場、公園等地共享藝術的“溢出效應”。這些天,委拉斯開茲《宮娥》、提香《查理五世在米爾堡之戰(zhàn)中》等29幅世界名畫以原尺幅復制品的方式空降龍華中路地鐵站站廳,行色匆匆的人們抬眼便能感受西方經(jīng)典藝術的魅力——這是“世界四大美術館”之一普拉多博物館帶來的“地鐵遇見普拉多”展覽。有市民在四川北路與武進路交界處剛歷經(jīng)城市更新的“今潮8弄”偶遇攀爬在玻璃上的熊貓雕塑、飄浮在半空中的宇航員墻繪——這是邀請公眾參與的“城市奇遇空間藝術展”。
藝術品交易月總有落幕之時,而藝術給予城市以及城市中人們的“驚喜盒子”才剛剛被打開,終將內化為越來越硬核的城市軟實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