3月1日,電池級碳酸鋰均價歷史性突破50萬元大關(guān),達到每噸50.04萬元,去年此時,電池級碳酸鋰每噸尚不足10萬元。有人說,這是全球電動車需求大增推動的;也有人說,這是原油價格飆漲所致。這些理由都有一定道理,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,高企的鋰價已經(jīng)嚴重影響了下游電動車市場,從而阻礙了碳中和的目標進展,調(diào)控鋰價的無形之手可能會隨時出現(xiàn)。
與鋰價高漲形成鮮明對比的,是下游終端電動車市場的需求萎縮。3月1日,國內(nèi)造車新勢力三強蔚來、理想和小鵬等先后公布了1月份的交付量,從數(shù)據(jù)來看,三家車企交付量均較上月出現(xiàn)較大幅度下滑,小鵬汽車環(huán)比降幅高達51.8%。雖然市場各方對造車新勢力銷量下滑的理解見仁見智,但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卻無法回避,那就是作為電動車成本大戶的鋰電池價格居高不下,在終端銷售難以通過大幅漲價來對沖電池成本的時候,車企自己都不愿意多生產(chǎn)、多交付。
電池系統(tǒng)是新能源汽車中成本占比最高的零部件,其成本占比接近40%。雖然國內(nèi)造車新勢力龍頭并沒有明說什么,但二三線企業(yè)早已叫苦不迭。2月中旬就有傳聞?wù)f,長城汽車經(jīng)銷商接到通知,停止接收歐拉黑貓、白貓兩款低價車型的訂單,原因就是廠家因為成本上漲,每輛歐拉黑貓、白貓要虧1萬元左右,而這些車的總價也不過7萬左右,這中間的焦點就是鋰電池漲價。在造車新勢力中交付排第一的小鵬汽車,去年第三季度財報凈虧損15.948億元,賣一臺車就相當于虧損了6.2萬元;而急于到香港融資的蔚來汽車更夸張,去年前9月虧損18.73億元,其在過去3年零9個月的時間里,總共已經(jīng)虧掉了281.1億元;即便是以混合動力為主,鋰電池相對用得少一點的理想汽車,去年全年也是凈虧損3.215億元,同比虧損擴大111.9%。
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,上游鋰電池企業(yè)賺得盆滿缽滿。“寧王”寧德時代近日發(fā)布公告稱,預計其2021年實現(xiàn)凈利潤140億元至165億 元 ,同 比 增 長 150.75% 至195.52%,其中僅僅第四季度的凈利潤就將達到62.49億至87.49億元。居于更上游主營鋰礦鋰鹽的雅化集團更夸張,其早早發(fā)布業(yè)績預告稱,今年一季度凈利潤區(qū)間為9 億元至 12 億元,同比增長1053.67%至1438.22%,一個季度的凈利潤已經(jīng)超過去年全年。而從另一個衡量盈利能力指標的毛利率來看,截止去年三季度寧德時代為23%左右,雅化集團則高達28%,相信今年以來價格又漲了70%的鋰價會讓產(chǎn)品毛利率繼續(xù)高企。
大家沒看錯,今年以來電池級碳酸鋰價格又漲了70%,相信去年前年甚至前幾年一直虧損的造車新勢力要哭出聲了。不僅僅是國內(nèi)造車新勢力憂心忡忡,連大洋彼岸的美國也感慨電動車價格高企,美國總統(tǒng)拜登于北京時間3月2日10點在國會發(fā)表其就職以來首次國情咨文講話時表示,將敦促降低電動汽車價格。仔細想一想,造電動車的都是虧著在賣,還要降價,那是降誰的價?肯定是上游鋰電池的價。如果下游電動車、儲能等領(lǐng)域使用鋰電池的成本大大高于石油,這種虧本的買賣誰會繼續(xù)干下去?